写给二十六岁的自己

明天是11月15日,我将年满二十六。

去年的同一天,我说自己没有勇气抬起脚去迈过二十五岁的坎,可是今年这个坎又来了。

张爱玲曾经说:“女人到三十岁时,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我不是女人,但是生日还没到,心里就已经咯噔了好几回。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妈偷偷拉住我说拿着我的生辰八字专门找了大仙给我算过命,大仙说我二十五岁有大劫,意味着我过了明天,就可以脱离苦海解除魔咒了。

按照大仙的蜜罗天机,肯定是知道我能活多少岁的,假设他说我能活70岁的话,二十五岁差不多就是人生的三分之一,而三分之一恰恰是人生最尴尬的点位,在这个点位上,你呼吸渐乱步渐散、百业难成功未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内心很容易夹杂着某些自相矛盾、彼此偏颇的念头,时而瞻前顾后,时而环左偏右,心想,大仙说的劫数,莫非是这种?

前些年,两个声音一直在脑海打架:一会是“都虚活这么大岁数了,那些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差的那么远,最快乐最精彩的青春岁月没有了,老子横竖都是一刀,这辈子就这样安安分分、寥寥草草随便过吧,反正都是一死。”一会是“去TMD,人生还有一大半呢,到这里就认输了?那我岂不是成了和他们一样随便向命运低头、轻易对生活妥协的庸才,才不呢!”

可是,几年过去,两个声音都消失了,我们谁也不是。

过去的几年,微信里类似“改变自己,每天让自己好一点,进步主义”的帐号拥趸者无数,仿佛每天只要看看鸡汤,做好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知识管理,自己就能真的每天变好一点,孰不知,对于大多数芸芸众生来说,过程的累计叠加、步步为营在时间面前一旦拉长,能坚持下来并且能成功的毕竟是人群中的1%,可是望梅止渴对大多数人还是有用的,毕竟不能成为1%,但至少在成为的路上不是么,承认自己是99%中的一个没什么不好的。

我允许自己成为99%唯一的勇气,就来自于我不相信“到了多少多少岁,人生就这样固定啦”的常规论调,无论理想或现实、事业与爱情,我都以“可能性”三个字活着并前行,不算坚定勇毅,却也并不自怨自艾。

如果你能像我一样无野心的生活,你也会很快乐;如果我能像你一样很用心的生活,我也会很快乐。那么唯一准确的态度,大概只能是:面对未来无野心,面对当下很用心,面对过去无愧于心。

仔细算起来,这些年还是大约明白了一些不是道理的道理,并且准备好带着这些道理迎接二十六岁:

世界很大的,趁着还年轻,不妨多看看风景,见些人;但是,去一些地方见一些人,得讲究缘分,能看多少看多少,没有非看不可的地方,也没有非见不可的人。

保持饥渴,能读的书、能看的电影、能写的文章、能学的技能、能崇拜的了不起的人,还浩若烟海,自己想要努力的话,理由、标杆、目的地都有一大堆放在那里,但是,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是宇宙真谛,急头白脸往前赶,天天觉得自己走得太慢太没希望,然后焦躁闹心自怨自艾,确实是很没格调很跌份儿的态度。

许多麻烦和不开心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当然以后也还会找下去,但是,找来就找来了,既来之则安之,绝大多数都当不得真,认真你就输了。

应该学着勤奋一些,给自己一点动能和兴奋点,但是,人生中最快慰、讨喜以至于迷醉的时刻,往往是类似“在树木丛生的小路上漫无目的踱步”、“在周末午后的阳光里赖床上读闲书,读累了就睡觉”这种跟勤奋八竿子打不着的瞬间。

宇宙很大,我们都是站在原地的人,但起码不要失去狂想和思考的能力,但是,思考和狂想不是那些不切实际不靠谱的碰拳头、拍脑袋做白日梦,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寻找,着急赶路只会是一步错则步步错。

最后还是送自己一句话,抄五遍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you don’t fall off unless you stop pedaling。

(生活就像骑行,要想不倒下,就不要停止蹬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